学习强国 | 中国科协
 所在位置: 首页  >  新闻中心  >  科学普及
猕猴桃的“变身魔法”点亮少年科技梦——“科学家精神”系列宣讲活动走进江岸区花桥小学
2025-03-28 17:58|文章来源:武汉市科协

谁能想到,一颗隐匿山间的野果,竟承载着科学家跨越世纪的奋斗?

3月27日下午,江岸区花桥小学多功能厅弥漫着猕猴桃的清香,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张鹏博士以《奇异魔术师——那些创造了猕猴桃变身魔法的科学家们》为题,为现场及线上共计1200余名师生带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故事会:当新西兰品种垄断全球市场时,中国科学家用24年培育出“金桃”,让“水果之王”重新书写上中国姓氏。

1.png

从“野果”到“水果之王”

张鹏博士以猕猴桃的“身世之谜”切入,揭秘这种原产中国的野果,如何在20世纪初经由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,以及伊莎贝尔、埃利森、海沃德等新西兰猕猴桃先驱者们的共同努力,推向世界成为“水果之王”。当大屏幕呈现猕猴桃在新西兰从“中国鹅莓”到“奇异果”的华丽转身,张鹏博士说道:“科学家的每一次发现,都可能改变一个物种的命运。”

中国科学家的“逆袭之战”

“全球95%的猕猴桃曾姓‘新西兰’,但我们的科学家从未放弃。”张鹏博士讲述中国团队的突围故事:1978年全国猕猴桃研讨会后,黄仁煌研究员因大雪被困山村月余,只为采集猕猴桃的资源;钟彩虹研究员扎根湘西十八洞村,手把手教村民种植“东红”“金梅”,让村民收入翻番。他还特别展示“金桃”品种培育档案——从1981年采集到2005年审定,历时24年优中选优,最终成为全球黄肉猕猴桃主栽品种,“这份档案里,藏着科学家们‘追求真理、严谨治学’的密码。”

2.png

用好奇心点燃科学火种

活动中学生们踊跃提问:“如何培育新品种?”“猕猴桃能种在空间站吗?”张鹏博士以科学家成长经历作答:“威尔逊最初只是植物标本员,但他的坚持让世界认识了猕猴桃。成为科学家,需要知识积累、热爱实践,更要像钟彩虹老师那样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’。”当学生问到“如何成为一名科学家”,他以十八洞村脱贫案例诠释“胸怀祖国、服务人民”的爱国精神:“科学家的终极目标,是让科技成果惠及每一个人。”

3.png

从“知”到“行”的科学家精神传承

“张博士的讲座让我们看到,科学家精神不仅是实验室里的严谨,更是田间地头的坚守。”花桥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李青提议在校园种植猕猴桃树,“让孩子们见证‘科学家精神’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。今天我们埋下科技的种子,未来你们将用它点亮强国梦想。”

4.png

当中国科学家用24年培育出“金桃”品种改写猕猴桃产业史时,这场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,江岸区科学技术协会、江岸区教育局协办,武汉科技报、江岸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、江岸区花桥小学联合承办的宣讲活动,正将这种“逆袭精神”化作少年心中的科学火种。正如猕猴桃从山野走向世界,科学家精神也将在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中绽放光芒。武汉市科协将持续以“科学家精神”系列宣讲活动为纽带,以更多鲜活故事传递科学温度,为科技强国培育未来之星。

首页  |  科协微信  |  科协一家  |  科普中国

copyright 2001-2021 Hubei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

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    版权所有  2001-2024
鄂ICP备13005063号-3    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1219号
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9号    湖北省科协综合办公大楼    
联合主办:湖北省科协办公室      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
技术支持: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信息部    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评估中心
Baidu
map